乌杆导弹_俄乌对峙再升级,俄罗斯试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怎么看?

chkek 实时热点 10

大家好,今天新保网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乌试射国产弹道导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乌试射国产弹道导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乌对峙再升级,俄罗斯试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怎么看?

洲际弹道导弹是俄罗斯建立的核威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俄罗斯敢于和美国抗衡的一个最有底气的武器装备之一。俄罗斯在常规武器装备上逐渐与美国拉开了差距,特别是空军和海军装备等,目前美国已经批量装备F-35闪电II战斗机,而俄罗斯还在研制苏-57,至今仍然没有装备俄罗斯空军。

乌杆导弹_俄乌对峙再升级,俄罗斯试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怎么看?

另外在海军装备上与美国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美国海军拥有11艘航空母舰,而俄罗斯海军只有一艘停了2年还没有开动的航空母舰,最近还被一艘浮动船坞砸了甲板,当然船坞后来沉没了。俄罗斯海军在苏联解体之后就没有增加大型水面舰艇,而北风之神弹道导弹核潜艇最近才具备作战能力,之前的潜射导弹发射一直不顺利。

乌杆导弹_俄乌对峙再升级,俄罗斯试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怎么看?

俄罗斯这次准备试射S-28撒旦2洲际导弹是一系列的动作之一,实际上在12月10日的时候俄罗斯已经派遣了2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前往南美的委内瑞拉进行部署行动,而这个显然是要给美国施压。另外俄罗斯还在克里米亚增加部署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些都是在刻赤海峡冲突之后做出的调整。

俄罗斯试图通过试射射程达到14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来显示俄罗斯的作战能力,这是俄罗斯通过刻赤海峡冲突表现了自己在黑海的强硬的一个姿态后的进一步的行动,也是对美国四处打压俄罗斯的一个反应。

我的看法是俄罗斯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可能性并不大,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是一种威胁的口气。

据今天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发表谈话,说乌克兰有向克里米亚进攻的动向,如乌真的有所动作,俄罗斯将与以回应,但俄罗斯并不向乌克兰宣战,乌克兰的意图是想和俄罗斯正面对绝,向西方表示俄罗斯在欺负乌克兰,好让西方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我们不上这个当,原话我没有记全,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从俄罗斯的表态上可以看出,俄罗斯不想把事态扩大,然后看北约和美国的反应。

从俄罗斯对目前乌俄对峙事件上,俄罗斯把握的尺度很有分寸。扬言要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有多重意思,一是针对目前乌俄冲突,向美国和北约表 *** 慑,让西方对乌俄冲突事件保持距离,否则俄罗斯要孤注一掷了,二是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三是加大对美国及其以外北约成员国的心里压力。

试射洲际导弹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只是几率很小,因为现在的时机并不具备一定得玩恨的。从美国和北约对乌俄对峙事件的态度微妙程度上可以看出,北约成员国内部对俄罗斯的态度非常矛盾,美国对北约其他成员国的话语权,由于特朗普的胡搞已经大大的减弱了。北约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跟俄罗斯直面相对的信心,普京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能不看出这个趋势吗?

所以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已经没有太大的担心了,还有必要大动干戈吗?

RS-28萨尔马特是俄罗斯近几年研制成功一款最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在2024年试射成功后至今未曾露面。

该型导弹真实地反应了俄罗斯核武库的现状,即,俄罗斯核武库虽然庞大,但现役装备大部分已经陈旧急需更新换代,然而国力有限的俄罗斯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于是就研制出了这款技术并不先进但威力巨大的洲际弹道导弹。液体燃料推进技术的缺点很明显,从加注燃料到发射反应时间慢,不利于机动和快速反应,生存能力相对较弱。

俄罗斯此时宣布准备试射该型导弹,并不是个好主意,反而让美国和北约看清它的虚弱。但是普京手上除了核武器之外,再也拿不出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好牌了。

可想而知,俄乌对峙的形势正在暗流涌动,我们平常百姓只看到两国加大军力部署,看到乌克兰正在一步步走在更强硬的道路上,我们还无法知道背后的较量。但从俄罗斯这个举动至少可以猜到,目前躲藏在乌克兰背后的势力对俄罗斯的紧逼已经形成空前的压力,逼迫俄罗斯不得不拿出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来隔空喊话,这是破釜沉舟的信号。

波罗申科敢于大张旗鼓一再主动挑战俄罗斯,明显是一种政治赌博,他已经把所有赌注压在了美国和北约一边。

赌赢了,他不但能顺利连任,而且有可能在欧洲版图上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他也会成为哥萨克式的英雄,成为乌克兰的普京。

赌输了,乌克兰的状况不见得会比现在更糟糕,如果不幸遭到俄罗斯直接打击,最多就是丢掉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反正不赌也是夺不回来的。波罗申科正是抱着这种进一步可能损人利己,退一步可能损人不利己的自私想法决心与俄罗斯赌下去。

对于普京来说,囊中实在羞涩,当年雄心勃勃立下的誓言几成空话,二十年已经临近,还能“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俄罗斯试射州际弹道导弹,因为这款导弹就是属远程导弹并且杀伤力很強的导弹,分明就是争对西方的美国大国的硬警告!无论美俄开战,还是美中开战,也可以说美帝国侵略者完全没有那个胆敢跑到中、俄大国的家门口开战,尤其是中国的火箭炮可以说一波打击就便可将美驻日军事基地全面毀灭!

俄罗斯试射导弹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和不可预见的战争,乌克兰发射导弹就是为了向俄以及各方展示战争的决心,擦枪走火很正常,小规模交火也可能有,但是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一个不想生战,一个是不敢开战!除非有外因介入

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到底怎么样?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福布斯》网站消息4月8日报道称,在美国最新对乌军援计划名单中,出现此前从未有过的APKWS系统,即“激光制导火箭弹系统”。美媒对此猜测称,恐是土耳其拒绝向乌克兰提供MAM系列导弹,导致乌 *** 军面临有机无弹的窘境。加之TB-2载弹量有限,无法搭载美制地狱火系列导弹,故而美军出此下策。按照美媒结论称,该系统搭配TB-2无人机后,面对俄军将更为管用,那么事实果真如此?

不论是在折戟沉沙的利比亚内战中,还是大放异彩的纳卡冲突中,TB-2无人机的翼下都充斥着MAM系列激光制导导弹的身影。作为土耳其Roketsan公司为其倾心打造的产品,现已发展出三种型号,分别是MAM-L、MAM-C、以及最新产品MAM-T。

三者共同的特征为体型小巧,总重有限,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源于TB-2察打一体型更大外挂重量仅为155千克,说到底,还是土耳其在无人机领域技术储备薄弱,只能采取折中手段退而求其次。

MAM-L系在土耳其国产L-UMTAS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基础上开发而来,该弹全长1米、弹径0.16米、全重21.5千克、为了适合便于无人机携带,该弹拆除原有火箭发动机。同时又缩小整体尺寸,此外则是加装半主动激光导引头,为提高毁伤威力又增加战斗部重量。

该弹射程与发射高度有关,如在5000米的高度射程为8千米,加装惯导与GPS系统后,射程可提升至14千米。战斗部可有多个种类选择,如杀伤半径达25千米的高爆破片战斗部、以及对地面装甲目标有着很好杀效果的反坦克战斗部等。

MAM-C系MAM-L轻量版本,整体尺寸大小进一步缩小,全弹长0.97米、弹径0.07米、弹重6.5千克,制导系统及射程与MAM-L相同,战斗部有效载荷达2.5千克,同样有多个种类可供选择,如高爆破片、穿甲、温压等等,主要用于攻击地面轻型车辆及步兵等目标。

MAM-T全长1.4米、弹径0.23米、弹重94千克,为提升打击精度,末端除仍采用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外,中段飞行采用GPS/惯导系统。关于具体射程及命中精度,土耳其方面并没有披露,可以预见的是,弹重的大幅度增加应在动力系统及战斗部有效载荷上,如此一来,该弹更大射程及毁伤效用也将得到提升,该弹目前仍在测试之中。

尽管MAM系列导弹在局部战争中表现出色,同样也在俄乌冲突初期,成为乌 *** 军手中为数不多的利器。但随着冲突持续加剧,乌 *** 军此前的库存逐渐告竭,加之土耳其方面不愿与俄罗斯交恶,因此也未见向乌 *** 军提供同类弹药。

美军对此也提出了解决措施,即向乌方提供AGM-114“地狱火”系列导弹,按照常理来说,TB-2无人机可以挂载地狱火导弹。但问题在于,该机155千克的更大外挂重量仅能两枚地狱火导弹(重45千克),因此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原因就在于效费比很低,为此,美军又摆出APKWS系统。

”九头蛇”70毫米航空制导火箭弹的打靶效果,全称为“ 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打击精度达到激光照射点半径0.75米以内,射程8公里。

“九头鸟”制导火箭弹相当便宜,早期造价为8000美元,现在已经降到了3000美元,如果用旧火箭弹改装,那么只需要2000美元,美军耗资26亿美元,采购了十几万枚。不过,出口价格仍为6000美元。

如若TB-2无人机采用APKWS-II系统后,其搭载数量按照美媒分析称,将从现有的4枚提升至6枚左右,乃至于更多,使得TB-2无人机在提升火力打击密集程度的同时,命中精度也将大幅度提升。

诚然这是一种不错的愿景,但考虑到俄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可能美媒的这种愿景恐怕要破灭。首先是TB-2无人机的库存问题,随着战损的加剧加之土耳其方面的拒绝提供,使得乌 *** 军可谓是用一架少一架,因此如何获得TB-2这类无人机才是当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再者便是俄军反无人机战术的密集应用,各式俄制防空装备的拦截力度及具体成绩,相关各方近来可谓是有目共睹,因此如何突破俄军严密的防空体系,成为TB-2无人机升空之后面临的首要难题。

因此,不论是TB-2复刻冲突初期辉煌也好,还是利用APKWS-II系统给予俄军重创也罢,此时此刻都显得极为困难,而美媒口中所谓的“对付俄军极为管用”也显得有些过于乐观!

有隐身战机,那有隐身导弹吗?

▲“风暴幻影”隐身空地巡航导弹(图片来源于: *** )

导弹隐身化是目前当下导弹发展方向的一个关键所在,而所谓的导弹隐身化或者我们叫隐身导弹,指的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导弹被敌方探测手段(如雷达等)发现的概率,从而降低导弹被敌方防导武器拦截的概率。

▲LRA *** 隐身反舰巡航导弹(图片来源于: *** )

一般说来,导弹的隐身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等,这其中雷达隐身主要是通过修缮导弹的外形,涂上隐身涂料等,从而降低导弹自身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而红外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导弹发动机尾喷口的红外辐射,从而降低导弹自身被对方红外探测装置发现的概率。那就目前市面上的导弹来说,隐身的导弹型号主要有英法研制的“风暴幻影”隐身空地巡航导弹、美国人开发的JRSAM隐身空地巡航导弹和LRA *** 隐身反舰巡航导弹、挪威方面研发的N *** 隐身反舰巡航导弹以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 M隐身反舰巡航导弹等,这些导弹目前都已经装备了多国的主要空军或海军,有的甚至参加了实战,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比如“风暴幻影”隐身空地巡航导弹和JRSAM隐身空地巡航导弹就曾参加了多国部队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 *** M隐身反舰巡航导弹(图片来源于: *** )

故而,隐身导弹当然是可以开发的,而且也是正在被大规模应用的一种导弹,当然,随着反隐身技术的不断兴起,隐身导弹未来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隐身导弹在未来肯定也要更进一步的发展才行,比如提高其突防速度,拥有更强的变轨机动能力等。

目前,严格来说没有隐身导弹。有些巡航导弹在气动外形上做了些改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雷达波的反射,但是隐身效果并不明显。而弹道导弹基本上都不考虑隐身性能,因为一是隐身难度大,二是成本太高,费效比上不合算。

为什么弹道导弹难以隐身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导弹基本上都是靠燃料推进的,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就是红外雷达探测的明显目标,很难隐藏。现在大国的导弹预警系统,首先就是利用侦察卫星等,探测导弹发射的信号。导弹只要一点火,侦察卫星通过识别这种红外信号,马上就能发现。而导弹的这种红外特征是很难隐藏的。隐形战机为了实现隐形,普遍对战机的喷气口做了各种改良设计,使喷气口喷出的热焰和热气很难被侦测到。但弹道导弹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非常困难。

此外,要实现弹道导弹的隐身效果,成本太高,可能还需要牺牲导弹的一些性能,所以在费效比上是不合算的。隐形战机实现隐身,除了有利于突破对方的防御、占得空战先机外,还有利于保护飞行员的安全。而弹道导弹上没有人员驾驶操控,所以不必有这种考虑。当然,对于一些小型的导弹,如反坦克导弹、空对空导弹等,这类导弹造价更低,并且隐身不隐身基本上并不影响作战效果,所以就更不用隐身设计了。

现在有些巡航导弹是电池推动的,没有红外特征,但巡航导弹主要是靠低空突防来躲避对手防御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一定的隐身设计,但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低,速度慢,肉眼即可识别,因此隐身效果不佳。所以这种导弹也谈不上是隐形导弹。

因此,总体上可以说目前没有隐身导弹。

虽然说,隐身战斗机也是存在着天敌的,但是隐身战斗机的性能以及实用性也十分的强悍,尤其是在隐蔽性上面,几乎是无敌的存在。那么,既然隐身战斗机已经有了,对于隐身的导弹会不会跟着被研制出来呢?

隐身的导弹从理论上来讲,肯定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导弹的威力大,射击精度高,但是对于一些在雷达侦测技术上相对厉害的国家来说,导弹的这种优势可能就不一定能够发挥出来。也许在飞行过程中,就已经被对方采取行动给打击下来了。所以,能够实现隐身导弹的想法,将会对军事实力带来很大的提升。

世界范围内最早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在二十世纪末就有这种隐身导弹的雏形了,并实现了列装。这种能隐身的导弹的出现,大大的增强了导弹的突击能力,降低了被截击的几率,在现代被普遍的应用在巡航导弹上面。

但是,这种能够隐身的导弹并没有被各个国家花大精力的去研究。其一是因为,在实现隐身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导弹的速度。因为速度也是导弹的一种实力的基础,而高速带来的是气动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降低隐身效果,也就是两者是矛盾体。所以在目前实现隐身务必会影响导弹的实力。其次就是性价比了,导弹本省的造价就比较昂贵,再加上一些隐身设备的安装与配备,更是增加了制造的成本,一枚隐身导弹的成本甚至是普通导弹的十倍。如果只是为了增加突击能力,那还不如用普通导弹的数量来实现这个目的来的实在。

因为导弹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了!直接上图




战略导弹的载体说白了就是火箭,细长的身躯在外型上已经基本改变不了多少了!最多也就是在火箭表层涂上隐身图层,吸收雷达波!不过目前似乎没有哪个国家这么做,拥有战略导弹的国家,当导弹从本国领土发射直接朝上飞出大气层之前这段时间是绝对安全的,也是初级拦截阶段!一旦导弹飞出大气层后弹体横向朝目标区域飞去这段时间为所谓的“中段拦截”在此时导弹就已经有被击落的危险,比如飞跃别国领空被陆基防空导弹击落。或者被游弋在公海的宙斯盾驱逐舰拦截!当导弹飞到目标上空后火箭发动机也脱落了!只剩下弹头!

开始重返大气层,这时候弹头的实际速度可能已经在10-30马赫之间左右了,就不需要隐身了!这么快的速度留给敌方的预警防御时间极短!这被称之为“末端拦截”因为拦截成功率一直不高所以世界各大国分别在发展中段反导技术!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美国多款防空导弹都曾做过大量反导拦截测试,分别给出了拦截成功率有的50%左右,有的80%左右!其实我想说这都是在自欺欺人!他们所谓的实验是:导弹发射出去后在导弹途径的地方部署防空导弹进行预演而已。防空部队属于严阵以待,而且还是单弹头的拦截!我想问:如果有一天别人向你发射核导弹会让你的防空部队先知道做好准备以后再发射?飞去你头顶的会是一枚吗?在你部队没有事先知道的情况下,你部队的反应速度还会和演习时一样吗?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好了,其他的导弹都不说了,仅聊了一下战略导弹!谢谢阅读!

你好!

隐身,在应用到武器装备上来说,也算是刚刚起步。

随着雷达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先进的探测系统问世,极大的造成了非对称的战争模式。拥有先进雷达探测系统的武器,就能以少胜多足以打赢一场战争!

所以人们便想怎么能不被敌人发现,于是隐身武器就诞生了。首先是把隐身放在了目标大,易被发现的,像军舰啊,飞机啊。比如我国现在服役的新型054护卫舰系列,和052D导弹驱逐舰系列都是隐身的。世界各国隐身的舰艇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再说飞机,美国已经拥有200左右架F22和很多的F35都是隐身的,还有俄罗斯的T50我国歼20歼31也都是更好的隐身战机。

又隐身战机有没有隐身导弹呢?答案是肯定有的!法国在2011年就研发了世界之一枚隐身导弹风暴之影。美国也研制出了AGM129系列隐身导弹,但是装备不多就停止生产了。据说我国也装备有数量不多的隐身巡航导弹。

那么为什么不大量发展隐身导弹呢?主要原因有两种,首先是导弹本身的飞行速度就高,突防性强,对它产生的威胁就小。

其次就是导弹本身的造价就很昂贵,如果要隐身还得需要很多的元器件,隐身图层等等的改进,这样造价不就更昂贵了吗,那样算这来还不如多造些不隐身的,还好保管好维护需要时还能快速生产,如果一枚,几枚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来个饱和攻击不是更好!

2024年12月20日

乌克兰炸了赫尔松机场,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技术,是美军助阵吗?

乌克兰袭击了俄军位于赫尔松的一处空军基地,俄军损失惨重,数架武装直升机被摧毁在地面,另有一些军车被毁。

据悉,发动攻击的乌军使用了乌克兰从美国获得的“弹簧刀”无人机,这种小型无人机实际上是一种巡飞弹的概念,可以像无人机一样简便的起飞,然后由地面人员操作其飞行路线,一旦发现敌军目标,可以随时收起机翼,让自己变身成为一枚小直径导弹,俯冲攻击地面目标。在乌克兰此次用“弹簧刀”无人机袭击俄军之前,这种无人机还没有引起关注,此次袭击发生后,必然引起各国对这种无人机的详细研究。

图为遇袭的俄军机场。

“弹簧刀”无人机很小,单兵班组就可以携带,本质上,他是一种带有爆炸战斗部的小型无人机,但是寿命很短,发射出去就必须要寻找目标进行消灭,因为的能源只够用10分钟时间,飞行速度也很慢,只有100公里/小时,还没有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快,而且他的作用距离很短,在10公里之内就要命中目标,因为他的更大飞行距离就这么长。

早先,人们还不关注这种美国研发的新无人机,毕竟他的性能并不出彩。但是现在,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他,因为他突出了一个优点:目标小、易于隐蔽。单兵可以借助伪装,悄悄地潜伏到要打击的目标周围,然后发射大量的“弹簧刀”无人机,对目标内部的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有人说,根据乌克兰发布的赫尔松军事基地遇袭照片来看,不像是无人机打击,更像是炮击、导弹袭击,但是笔者看来,图中的打击点都很精准,显然不会是炮火袭击,因为地上连弹坑都没有,大量的武装直升机被精准袭击,没有造成任何附带伤害,是典型的无人机袭击。

当然,被乌克兰以这种“简易无人机”,或者说巡飞弹袭击,也体现出俄军防守得不密。对于停放大量高价值武装直升机的机场,是很有必要进行严密防控的,也需要构筑地面的防御层次,加强对周边的巡逻和侦察、警戒。要知道,“弹簧刀”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才10分钟,飞行距离仅10公里,比一般的民用无人机都差,这样的小无人机还需要人来携带,俄军但凡能加强对基地周边的防御、建立超过10公里纵深的巡逻范围,都不会被这种简易装备袭击。

图为弹簧刀无人机。

有人说“弹簧刀”是什么黑科技、高科技,实际上大可不必这么看,因为“弹簧刀”无人机主打的并不是技术水平,而是“新概念”。一个普通的航模爱好者,恐怕也能手工制造出一个飞行10分钟、续航10公里的航模,这并不难,至于配备爆炸战斗部,对于军工企业更是异常简单。10公里的飞行距离,意味着通信操作技术也不复杂,普通的无人机都能够实现。因此,“弹簧刀”无人机技术上不复杂。

但是他的概念很新颖。他是一种单兵可以携带的精确武器,不需要单兵过于接近目标,只需要隐蔽在地下、沟壑、丛林中,就能轻松、大量发射,然后这些小无人机会向巡航导弹那样,接近周边的目标,确定高价值目标后进行打击。他的打击主要针对技术装备,虽然不一定造成大范围破坏和人员杀伤,但是足以消耗敌人大量的先进武器,使其处于一种高度戒备和紧张的状态,不能有丝毫放松。

乌克兰一共获得了价值8亿美元的“弹簧刀”无人机,此次算是小试牛刀,估计在后续的作战中,还会有俄军装备被这种小飞机毁伤。俄军在俄乌之战中,充分暴露了自己对部队行进路线两侧、军事基地周围侦察防御的不周密,总是被乌军近距离伏击。要知道,即便是二战中,苏军也要求独立推进的部队,在其两翼5-10公里内,要有摩托化侦察部队跟随行进,确保两翼是安全的。但是在俄乌之战中,很多俄军车队在开进路上就被乌军袭击,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俄军也需要在这种打击之下总结经验,好在俄军够强,这点武装直升机的损失还不算肉疼,调整防御部署才是当务之急。据悉,在赫尔松空军基地被袭击后,俄罗斯迅速从该基地派出武装直升机,对周围的乌军目标和阵地进行打击,这也算是报复了乌军的袭击。

到此,以上就是新保网小编对于乌试射国产弹道导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乌试射国产弹道导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洲际 弹道导弹 试射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